崇拜锦鲤、相信躺赢,小心变成一条只会幻想的“咸鱼”
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转发锦鲤。”“人生能赢”真的不是全靠运气,还得靠努力。
▲图片源自网络
文 | 一尘
一档综艺节目捧红了杨超越,一次大奖火了“信小呆”,顺带着也让“锦鲤”这个词频繁登上热搜榜单。
最近,身边的朋友们纷纷在朋友圈转发一篇题为《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,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……》的文章。按照文章所说,作者几乎可以说是“从小躺赢到大”,称其为“躺赢女孩”也不为过。
随后很多公号发文质疑其所述事实的真实性,包括她一不小心就读了“最好专业”的说法,都遭到了包括其“学长”在内的质疑。
以“躺赢女孩”的面目出现,罗列了自己从小到大的各种巧合,“直言”自己的经历都只是凭借一个东西——那就是“运气”,但仔细想想,这种论断真的经不住推敲。每个人会经历一些偶然的幸运的生活片段,如果我们把这些偶然发生的片段摘选出来,也可以拼凑出一个“躺赢”的故事。
其实,杨超越刚开始火的时候,身边便有不少朋友开始拜锦鲤,甚至有很多朋友将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杨超越的照片,以其画像为锦鲤形象的各类照片、动图在朋友圈风靡一时。这其中不乏商业因素的推动,但公众还是默认了这种行为,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这场转发锦鲤的行动当中。
毕竟大家都知晓,类似的狂欢只不过是用来排解一下生活中的小情绪、寄予下心灵中的小愁绪罢了。
去年火了一个叫“小确丧”的词语,指那些“微小而确实存在的颓丧”。“小确丧”一词的出现本只是反映年轻人生活中的一些小情绪,毕竟谁都可能会在生活中遇到点麻烦。此时出现了类似于“杨超越”、“信小呆”以及“躺赢女孩”这类幸运角色时,TA们身上蕴含的幸运能量,无疑是对确丧失落情绪的抵御。
但是,此类文章在社交网络上的广泛传播往往会给年轻人带来“人生能赢,全靠运气”的假象。这样单一的价值传播自然值得警惕,其传导出的假象也值得批驳。而包括评论区精选出来的留言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年轻人。
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转发“锦鲤”,把头像换成杨超越,期待会带来好运,实际上是心理学上的“安慰剂效应”,可以减少当下的焦虑,增加对未来的期盼。但如果盲目地把“锦鲤”作为崇拜对象,幻想依靠“锦鲤”开始躺赢的一生,忽视了现实生活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,那么最终也可能变成一条只会幻想的“咸鱼”。
“少壮不努力,老大转发锦鲤。”这句调侃的话说出了“人生能赢”真的不是全靠运气,还得靠努力的真谛。且不说每个人对“赢家”在定义上的不同,就传统的实用主义中的“人生赢家”而言,几乎很少有人是单纯地靠着好运气就可以“成功”的。例如,大多数成功的创业者,都会在创业之中付出多倍的努力,而非把创业成功的希望寄托在“锦鲤”身上。
我们需要肯定的价值是,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所做出的努力并非是无用的,运气或许会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有起到推动作用,但并不是人生前进的全部因素,充其量只能说它是个“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”罢了。
虽然说要宽容对待社会上出现的新兴现象,没必要对每件事都上纲上线。但对于“运气说”依旧需要值得警惕,在某种程度上,该说法在否定个体理性的价值,也不符合一个正常社会的常识。
文/一尘(媒体人)
编辑:胡博阳 校对:
推荐阅读: